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1942风起南洋

第062章 我真不敢保证

“你们终于来了!”李衡紧握着赵易的双手,眼泪刷的一下就流了下来。

很多年以后,某一幅著名的大型油画中,李衡依然是面带笑容,却根本看不到一点泪痕。类似许多的画作和影视作品中,也同样没有李衡流泪的情景,之后叶关激动的拥抱李衡,揉乱了他的头发,也鲜有人提及。为尊者讳,总之,这一次三人的见面是一次伟大的,足以决定未来先锋军命运的会师。后世一般称之为镇越会师。

当然也有人提出异议,三人碰面的地方是镇越,要论起会师,两支队伍碰面的地方主要还是芒新,所以又有人称之为芒新会师。

芒新这个小镇后来改了名字,因为移居过来的人以芒新靠近华夏称呼为近华,逐渐演变为锦华或者金华,国内已经有个金华了,所以后来统一称芒新为锦华。

这一次的会师,很多年后的考试题目中,有些标准答案注明的是锦华会师。

另有考试题目中,先锋军的第一个根据地,标准答案同样是锦华。

书本上的答案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很标准。

先锋军最早拓展出的根据地应该还要加上镇越县。

先锋军跟随的人中,尤其是李衡带到镇越县的那批人,无论是国内的人,还是南洋的华人华侨,都希望有个稳定的环境。经过了日本人一闹腾,安稳压倒了一切。当初赵易和李衡从惠通桥西岸忽悠他们千里行军来的时候,让很多人动心的就是安全。

镇越县虽然地处边境,却是紧靠法属印度支那。在经过了小道消息流传后,很多人都知道了,法国人现在跟德国人混,德国人又和日本人是盟友,很简单的就推断出一个结论,日本人不会轻易攻打法国人的殖民地。

人们相信了这么一个简单的结论,宁愿忍受边境的蛮荒和穷苦。在保山被轰炸遭遇兵灾后,人们更坚定了这个想法。

到了镇越后,李衡再让他们进入寮国境内,他们自然也不愿意。

“人们都认为把厂子建在国内是最安全的。我也没办法劝说。”李衡向赵易叫苦道。

“嗯。没关系,一切很快就会好起来。”赵易安慰他道。技术宅向来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,也从来不愿去劝说别人,李衡能维持住整个队伍就已经很不容易了,况且他已经在镇越县建起了一座小兵工厂。

从惠通桥带来的队伍中,有雷允飞机制造厂的技工,有从保山和雷允运来的机器,飞机造不了,枪械制造却不成问题,只要有人去组织。李衡不喜欢去强求别人,但他还是用技术征服了一部分技术人员,亲自带领着开始了生产。

“我给你的机器名单,这一次你都带来了吗?机器全了,我们就可以开工造枪了。”有了赵易的承诺,或者说赵易来了后,李衡心情立即放松,转而问起了自己感兴趣的事。

他现在最想的就是造枪。

先锋军武器一直没有统一。因为在泰国哨所的顺利,赵易本来打算一开始先以缴获的日式武器拉队伍,可惜在日军占优势的情况下,武器弹药补充都较困难。于是,先锋军的武器装备开始混杂,日械、德械、美械都有,缺少武器的时候,也不挑食,连远征军中装备的苏械武器,也都拿来就用。虽然后勤混乱,但现实情况下,只能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。

等到李衡带队来到了选定的根据地附近后,在有人有机器的情况下,李衡想统一武器规格了。

三人早就针对这个商量过好几次了,后世网络中也有众多的意见可以参考,关于先锋军未来武器的标准早有定论。

“丛林作战,不同于国内北方的平原战斗。平原上需要的是远距离射击,国内的工业水平也决定了弹药不足,和平原居多的欧洲一样,栓动步枪流行,而丛林中大多数是近距离交火,后世那么多例子已经证明了冲锋枪和突击步枪的作用更大。二战德国人的轻武器最犀利的就是机枪加冲锋枪。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个模式来安排。”李衡当时提的方案就是根据后世一些网友的观点综合而来,

“机枪我们还是选择7.92毫米口径。国内弹药口径7.92毫米已经是主流了,弹药补给方便。从今年开始这几年,MG-42通用机枪绝对是最佳利器。还有捷克轻机枪,合格的国产货都比日本人的强,比美国人的轻机枪也强点。

日本人和美国人的机枪我们也用,主要也是弹药补给方便。日本人的可以战场缴获,尤其是6.5毫米口径,和步枪子弹通用,子弹补给最方便。现在我们队伍中就是以九六式机枪为主。美国人的勃朗宁M1918轻机枪,我不建议使用,虽然A1和A2型改进了很多,也很能适应丛林的恶劣环境,但20发的弹匣火力弱了些,不像捷克式,还得需要采用新弹药口径。我们步枪可以用国内主流的7.92毫米口径,也可以用三八大盖,机枪也跟着向这两种口径靠拢,最为适合。”

“M1919的A4和A6型机枪还是不错的,美国人援助的弹药也多。还有12.7毫米的重机枪,我喜欢M2HB。要说弹药,MG-42射速太快,太费子弹了,而且以后MG-42改成7.62毫米口径的MG3机枪不一样是经典吗?”李衡的观点,赵易和叶关都认可,只是叶关总会忍不住发出点不同的声音。

“M1919系列机枪作为轻机枪用太沉,A6更是枪管易热、换枪管麻烦、弹链容易出故障的败笔。”李衡嘲讽起叶关来,从来不会客气,“MG3用的是7.62*51的北约标准口径子弹,现在美国大兵的枪里还是7.62*63毫米大威力步枪弹。”

赵易插话道:“我们都知道美国人的德行,这些军火商只愿意给你成品。我们要发展自己的军工就不能指望美国人,尤其是我们准备图谋东南亚的情况下。我们作为华人,能在东南亚建国的时机只有短短几年。时间这么短,我们根本来不及研究自己的新武器体系,只能捡现成的。国内对7.92毫米摸索了很多年,人才机器都是现成的,二战后德国人的大量武器和设备也可以利用。对我们来说,7.92毫米的机枪口径弹药更充足,应该是现在最合适的。当然,大口径机枪我也喜欢M2HB,性能好够稳定。”

机枪问题,三人都没了异议。

“总觉得美援不充分利用可惜了。我记得美国人塞给国内很多.45的汤姆逊冲锋枪。‘打字机’的威力,尤其是100发弹鼓,用起来真的很燃。再说M1911手枪很经典,停止作用大,对付那些不要命死冲的小鬼子再合适不过了。”接下来谈到冲锋枪时,叶关思维又开始跳脱了。

“战场上不要相信一枪就能打倒敌人的说法,太过迷信停止作用只会死的很惨。”李衡撇嘴道,“手枪我们又不是没有试过,就那后坐力稍远一点打不打得中目标都难说。我相信给对手三发子弹,总能打中一发。真要两三发打倒一个敌人,9毫米子弹已经足够。如果有时间我或许会研究10毫米,现在我们用9毫米最省劲。”

赵易带来的武器中,冲锋枪和手枪除了那把M29式0.44英寸左轮手枪,其他都是用了9毫米子弹。有了现成的参考对象,模仿山寨最为省劲,这是三人早就有的共识。

“美国援助不好拿。”赵易顿了顿,再次强调了一下美援的问题,“美国人的援助都是有条件的。老蒋也不过只给了七八亿美元,我们能赚到多少美援都成问题。在能得到的美援额度里,用在一般武器上没有必要。汤姆逊冲锋枪虽然火力猛,但价格高昂,美国人自己都喊贵。

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美援的运输问题。通过驼峰航线运输量有限,还要大量装备在国内的美国空中力量,连老蒋在国内的队伍都装备有限,更不用说受制于国内的我们了。真要是武器,说不定半路就被国内顺走了,我们还真没地方喊冤去。而要是机器,恐怕国内那些**们不感兴趣。趁着这个时候可以多借助美援,健全起我们的军工体系才是王道。”

赵易的一席话也确定了先锋军不依赖美援现成的武器,自己发展军工的未来成长之路。

但此时先锋军真的是一穷二白,兜里边没有钱,没有物资,更没有地盘,甚至没有几个人才想发展军工太难了。

技术宅的李衡也很现实的从维修枪械开始,当初从金三角去滇西的一路,李衡就已经带着后勤小组修理枪械了,但直到从惠通桥带回了一些机器和人才,李衡才敢谈造枪。

在镇越县三人一见面,刚抹去了眼泪的李衡就兴奋道:“我已经反复推算模拟了生产流程,现在我们生产古斯塔夫冲锋枪应该没问题。”

突击步枪生产条件不足。枪倒是好解决一些,子弹却要全靠自己来生产。要重新设计出新口径的子弹生产模式,凭着现在先锋军的水平远远不够。倒是冲锋枪,有现成的子弹可以供应,也有现成的子弹生产线可以借鉴。

冲锋枪里李衡最先选择了M45式冲锋枪。MP5生产条件太高,乌齐冲锋枪这款中东扬名的冲锋枪,李衡也没有把握适应东南亚的全天候。倒是M45这款枪在海豹突击队这些精锐手中,在越战里经受了东南亚丛林战争的考验,后世在印尼等国家中也装备不少,这意味着可靠。

M45的形状和设计跟英国人的司登冲锋枪相近,意味着结构简单,容易生产,生产成本低。这款冲锋枪在44年才设计出来,也意味着参考了二战中的那些主流冲锋枪的优缺点,能被瑞典人用到下一个世纪,还能被精明的日本人在战后仿造,已经证明了这款枪的优秀。跟二战中应用的那些名枪比不敢说压倒性的,最起码比英国人那个动不动走火打死自己人的司登强。

“产量怎么样?能不能生产冲锋枪子弹?我们可都知道枪容易生产,子弹难生产。这冲锋枪用起来,子弹跟水泼出去一样,子弹消耗格外大。若是只靠援助,我们能支撑下去吗?”叶关虽然在挑刺,面色却严峻,是真正在讨论事情。

枪械仿造一两支很容易,找几个技师小作坊生产即可,难的是大规模生产,从原料到流程都需要考虑到位。子弹生产同样如此,甚至牵扯到的原料比造枪还麻烦,否则作坊式的生产,一天生产几颗十几颗的,生产成本更是高昂,还不如去买。

李衡数次张口又紧闭上,沉默了良久才道:“只要我的机器清单上的设备都准备好了,我敢保证,生产出M45冲锋枪和9毫米子弹都没有问题。但产量我没法保证,有多少原料,我才能造出多少的枪弹。原料不足,我真不敢保证。”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